洪予健牧師談基督信仰的辛亥觀
洪予健牧師談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
《辛亥革命百年回顧——華人教會該當何說》講座在溫哥華舉行
“孫中山是虔誠的基督徒嗎?”“蔣介石的信仰到底如何?”“辛亥革命最早的參加者和資金許多都源自海外華人教會,黃花崗起義的烈士中多半是基督徒。”12月2日晚在溫哥華信友堂舉行的《辛亥革命百年回顧——華人教會該當何說》講座,洪予健牧師與聽眾分享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。
洪牧師的講座從“辛亥革命意義各方解讀”、“華人教會為何當有自己的辛亥觀”、“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”及“孫中山是虔誠的基督徒嗎”、“辛亥百年啟發何在”等五個話題娓娓展開。
洪牧師在開篇就提出,歷數中國近代史全國性的大變革,與基督教關係最接近的,當非辛亥革命莫屬。他認為,不僅辛亥革命廢除的君主專制、建立現代民主共和體制的觀念源自基督教的信仰,而且這場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孫中山和最早的參加者,包括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陸皓東等與不少資金,多源自海外的華人教會。黃花崗起義的烈士中多半也是基督徒。但是,由於種種的原因,在今天通行的歷史文獻記錄中,基督徒的身份似乎被有意無意隱藏或漠視,對於基督教與辛亥革命的意義的討論也僅限在基督教學者圈中,並且大部分現行的討論還是泛泛而談,其立足點並不從《聖經》的真理而來。
洪牧師引用聖經《箴言》28章第2節的話:“邦國因有罪過,君王就不斷更換;因有聰明知識的人,國必長久。”引導聽眾從清王朝的終結看神的審判。他認為清王朝與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朝代一樣,其建立的過程充滿了血腥與殺戮。特別是在後期,王朝妄自尊大,閉關鎖國,拒絕真正的改革,並且殺害傳教士、基督徒,其結局已陷在完全的罪惡之中。“王朝覆滅,是神擊打、審判罪惡的結果”。
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年的帝制。作為基督徒,其革命活動的基本理念,如民主、共和、五權分立等都來自基督教信仰,在這點上,對中國歷史的推進具有重大的意義。但是,最大的遺憾是“孫中山未能將基督信仰的全備真理帶進他所領導的革命中去,其最為人詬病的是‘唯我獨革’,為了達到目的,可以不擇手段。如聯俄容共,導致引狼入室;為了求得日本的幫助,甚至不惜將東北讓與日本;為了清除異己,動輒使用暴力或暗殺手段。陶成章、黃遠生、湯化龍都是被國民黨暗殺的。”同時,作為基督徒,孫中山並沒有過正常的教會生活,他的信仰在教義上不夠純正,信仰在生活上缺乏見證也是可見的事實。
也正因此,回看百年辛亥,我們必須要看到並思考,辛亥革命的起步很好,但為何卻步步將中國引入更黑暗、更專制的局面?辛亥革命推翻了帝王專制的統治,卻迎來了更專制的偉大領袖的統治。如同耶穌指出“汙鬼離了人身,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,尋求安歇之處,卻尋不著。於是說:‘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。’到了,就看見裡面空閒,打掃乾淨,修飾好了,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,都進去住在那裡。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。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。”(《馬 太 福 音》 12:43-45) 洪牧師認為,“若我們爭戰的兵器不是從神而來,只知推倒我們不要的東西,卻不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神來的救恩與真理,就有更大的災難會臨到。”
最後,洪牧師引用舊約《撒母耳記上》以色列百姓要立王的歷史告訴我們,君王的權柄從神而來,本意是為著使惡的害怕,但權柄在罪人的手裡,一定是用來滿足私欲,傷害民眾。“重要的是如何限制政權膨脹,不使政權轄制民眾,而非為著任何民族、國家強大,能征服別國而建立政權”。
本場講座歷時近三小時,引起百餘位聽眾的不少共鳴。講座結束後,不少人紛紛提問,意猶未盡。溫哥華短宣中心主任、《真理報》總編輯楊愛程博士還上臺做了回應,深化了講座的主題。
“信仰與文化系列講座”由北美浸信會信友堂與溫哥華短宣中心合辦,加拿大中國福音會協辦。每季度舉行一次。講座始自2004年春,已進行了三十五場,廣受華人基督徒及文化愛好者的歡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