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和難民在一起:兩個台灣女生談她們和中東難民的故事
一個專跑中東的獨立記者,一個待了土耳其五年的中文老師,她們的生命,如何跟中東難民牽繫在一起?
請事先報名►http://goo.gl/forms/g7qhroNK7Y
(報名已額滿,如有意願加入候補名單仍可填單 / 報名後如不克前來請轉讓或至少提早一週通知我們)
★時間:4/8(五)19:00-22:00
★地點:派樂地eventspace(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2巷16弄3號 B1,近捷運台北小巨蛋站、忠孝敦化站)
★場地清潔費:200元(現場繳費,含飲料無限暢飲)
★活動內容:
19:00-19:15 / 報到、開場
19:15-20:00 / 蘇奕安:約旦、黎巴嫩
20:00-20:15 / QA時間
20:15-20:45 / 陳韋慈:土耳其
20:45-21:00 / QA時間
21:00-21:45 / 散場、自由交流
21:45-22:00 / 清場
———
▎主持人|彭書穎
就讀輔仁大學宗教系時,唯一被當掉的科目為「伊斯蘭教概論」,後來卻一路念到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,專門研究伊斯蘭文化與聖戰。曾在以色列擔任國際志工,並走訪土耳其、約旦、敘利亞、中國新疆、陜、甘、寧、青等穆斯林地區。現任輔仁大學與中原大學「伊斯蘭教概論」講師,著有《超越聖戰》一書。
《超越聖戰》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60062
▎講者|蘇奕安(Alice Su)
專跑中東的獨立記者,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共和國際事務系畢業,報導涵蓋中東、北非及阿拉伯半島,發表於《衛報》、《BBC》、《外交政策》和半島電視台等。她在「普立茲危機報導中心」(Pulitzer Center for Crisis Reporting)支持下,報導約旦和黎巴嫩的難民問題,獲「聯合國記者協會」(UNCA)頒發2014「伊麗莎白紐弗紀念獎」(Elizabeth Neuffer Memorial Prize)。最新計畫是研究約旦和突尼西亞的「青年極端主義」。
為何她會走上這條路?她看見的中東難民情勢如何?她在約旦和黎巴嫩又發生了什麼故事?多身處海外、極少回台灣的她,將在這場難得的講座中與你分享。
個人網站:http://aliceysu.com/
▎講者|陳韋慈
土耳其的加濟安泰普是鄰近敘利亞的邊城,在這裡,曾經只有四個台灣人,陳韋慈就是其中一位。
她畢業於政大土耳其語文系、土耳其國立加濟安泰普大學企研所,土耳其國立哈斯特帕大學教育學博士班肄業,曾在加濟安泰普大學擔任中文講師,並參與「Love and Hope」敘利亞難民援助工作。現通過外交特考,在台受訓中。
陳韋慈說,土耳其在台灣眼裡很冷門,台灣在土耳其眼裡也很冷門,每次自我介紹,很多土耳其人都不知道台灣在哪,常常以為是泰國或中國的一部分。「我住的加濟安泰普,又是土耳其的冷門城市,結果,我永遠都在台灣介紹土耳其,在土耳其介紹台灣——而無論對土耳其人或台灣人,都要介紹加濟安泰普!」她笑道:「反正,我永遠都跟所謂的『熱門』沾不上邊啦。」
這個永遠選擇「冷門」的女孩,又經歷了多少鎂光燈照不到的故事?這場講座裡,她將與我們分享土耳其政府與敘利亞難民之間的愛恨情仇,以及她與敘利亞難民之間的點點滴滴。
她的故事:http://lettherebelighttw.org/story/page/29